本色草漿制 漿 的 基 本 流 程:
旋風分離
稻麥草等草類原料 → 新型稻麥草撕裂機 → 除砂、除塵→ 稻麥草洗滌 →脫水濃縮
→ 蒸煮或浸泡或發酵→粗磨→高濃 磨 漿 →散漿→ 中濃磨漿 → 洗滌→ 篩選、
凈化——→ 脫水濃縮壓濾→ 合格漿餅
└→本色漿板
-------------------------------------------------------------------------------二. 流程介紹:
1.原料貯存的作用: 1.維護工廠正常的連續生產 2.改進原料質量
2.原料貯存方式: 水上貯存;陸上貯存
3.撕裂分絲: 原料必須撕裂分絲或切斷成一定的長度,以符合后續工段的要求。切草機要求原料長度2—2.5m,撕裂分絲機撕裂分絲原料長度0.6—1.2m。
4.去葉: 由于草類的纖維含量低,雜質含量高,會降低蒸煮效率,增加蒸煮藥品的消耗,紙漿中塵埃增加,強度降低。因此在生產質量要求較高的紙漿時,一般要求去掉外葉。
5.除砂除塵: 為了避免草類草漿質量的影響,草料要除砂除塵。
6.蒸煮浸泡發酵等:草類原料要進行蒸煮,也可以冷水浸泡,也可以發酵,以出去草漿中的木質素糖分硅類等非草類纖維;純機械漿不在此列。
7.制漿: 是指利用化學的方法或機械的方式或兩者結合的方法使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未漂漿)或進一步漂白變成漂白紙漿的生產過程。
7-1.化學制漿: 就是利用化學藥品,在特定的條件下將植物纖維原料中的大部分木素溶出使纖維分散成紙漿。蒸煮過程,主要是脫木素的過程。同時,不可避免地會使部分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因此,化學漿的得率一般較低,約50%。
7-2.磨漿: 利用機械方法磨解纖維原料制成紙漿的過程。
主要分兩類;
A (木片、草料)高濃磨、中濃磨、低濃磨 盤磨磨漿:木片、草料進入盤磨的磨盤之間,先被破壞成火柴狀、纖維狀,這些火柴狀的小木條經過相互摩擦離解成單根纖維或纖維束。
B (木段、草料)搓磨分絲:蒸煮浸泡后一定長度的原木進入搓磨分絲機內,在一定壓力和溫度下經過刀輥的擠壓、剪切,發生破碎、摩擦、分絲作用,使木草竹離解成單根纖維或纖維束。
7-3.化學預處理(浸漬)磨漿: 化學預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纖維的軟化,使纖維組織松弛,更適于磨漿。
8.洗滌: 纖維原料經過蒸煮后,有近15-50%的物質溶解在蒸煮液中。蒸煮終了排出的蒸煮液,統稱廢液。洗滌的目的是將紙漿進行充分洗凈的同時,提取具有較高濃度和溫度的蒸煮液。以供堿回收工序回收廢液中的有機物或無機物。化學漿經過洗滌后仍含有未蒸解成分。粗纖維束,磨木漿中也含有粗木條、大木片和粗纖維束等。另外,在原料收集、運輸、儲存和生產過程中也會進入泥沙、飛灰、鐵絲、塑料等雜物。這些物質不僅影響成紙的質量,同時還會損壞機器設備,使生產不能順利進行。因此,必須通過篩選和凈化除去上述雜質。
9.漂白: 漂白過程的主要目的是除去纖維內的有色物質,獲得具有一定白度和適當的物理及化學性能的紙漿。
紙漿的顏色主要來源于木素和抽出物。漂白的方法有兩類:
9-1. ‘溶出木素式漂白’,既使用適當漂白劑,通過氧化作用使木素溶出以實現漂白的目的。如氯漂、次氯漂、二氧化氯漂、過氧化氯漂等。對紙漿白度要求很高時,往往用此方法。化學漿常用此類方法漂白。
9-2.‘保留木素式漂白’,既保留木素,僅使發色基團脫色。這種方法漂白的損失很小,并保留了漿料的特性。如連二亞硫酸鹽漂、硼氫化鈉漂白。此類方法常用于高得率漿的漂白。
無元素氯漂白(ECF):漂白過程中不含有游離態的氯元素。如次氯酸鹽漂、二氧化氯漂等。
全無氯漂泊:(TCF):漂泊過程中不使用含氯元素的漂劑。如過氯化物漂、臭氧漂等。
10.篩選:主要是通過壓力篩篩選提高漿的質量和技術指標 ,以適應不同的紙對不同的漿的叩解度的要求。
11.脫水濃縮壓濾:為了降低運輸成本,需要對含有大量水分的漿進行脫水濃縮壓濾成高濃度的漿餅或漿板,便于儲存和長距離運輸。如果直接造紙可不需要脫水濃縮壓濾,篩選后直接進配漿池。